【臺中市后豐社區大學】圳路漫漫~葫蘆墩圳300年走讀

路線介紹

葫蘆墩為豐原舊稱,葫蘆墩圳又稱「貓霧捒(ㄙㄨㄥˇ)圳」, 最早於雍正元年(1723)由漢人通事張達京開鑿,是中部古老的灌溉水圳之一,更是豐原地區重要的灌溉水源,大甲溪是豐原的母河,葫蘆墩圳是豐原生命之河,面對孕育生命,造就地方蓬勃發展之母親河,又適逢本(112)年為葫蘆墩圳開鑿300 年之盛事嘉年,擬透過本活動帶領民眾認識葫蘆墩圳開發文史、豐原近300年媽祖廟、青創店家、豐原糕餅文化。

路線資訊

路線點位1.后豐鐵馬道(集合租車處)→2.石岡水壩(現今取水口)→3.葫蘆墩圳南幹線出水口(蹦水孔)→4.葫蘆墩圳舊進水口(日治取水口)→5.葫蘆墩圳三分水門(口琴橋.人命水)→6.角潭路洗衫坑→7.頂角潭(上埤與下埤分水門)→8.北湳里角潭福德祠(水上土地公)(東.西汴分水)
總長16公里
時長4小時
旅行中的移動方式腳踏車
合適參與人數20-25
合適的參與對象國中以上需可用騎自行車方式導覽,國小以下需家長陪同報名
可參與的時間全年皆可
收費標準約200元,以該次活動公告為準
如果我想報名,可以聯繫   04-25230460分機12林專員

路線照片

1葫蘆墩圳日治時期進水口
葫蘆墩圳舊進水口(日治取水口)
葫蘆墩圳被喻為豐原母親河,西元1723年,由時任岸裡社通事張達京獨資興建,該處葫蘆墩圳舊進水口則於1939年興建、1977年石岡水壩完工後停用損壞,直至1999年921大地震後,因石岡壩嚴重毀損緊急修復,現做為備用設施。
2石崗水壩
石崗水壩
3大甲溪花樑鋼橋
大甲溪花樑鋼橋(舊山線鐵道)百年歷史的鋼桁架橋建築,在台灣鐵道上屬於花樑鋼橋構造的僅剩:「大安溪鐵橋」、「大甲溪鐵橋」及「高屏溪舊鐵橋」等三座。1998年(民國87年),舊山線改線後,原舊鐵道不再使用,鐵軌拆除後,昔日火車駛過的鐵道橋樑已成歷史畫面,現已成為熱門單車鐵馬路線(后豐鐵馬道)。
4口琴橋
口琴橋(又稱人命水)
位於角潭路二段的「萬定汴」,在地人又稱其為「人命水」,「汴」是指圳水分流之處。1767年4月西堡農民為此遠道而來興師問罪,在萬定汴與東堡農民發生武力衝突,造成西堡三人傷亡,因而設立「分爭水利示禁碑」,規定每年2月初二起,東堡應讓出十分之三的水給西堡農民使用,從此鄉人稱此三分水為「人命水」。
5水上土地公
水上土地公位在葫蘆墩圳的大鴛鴦汴,屬於葫蘆墩圳的上埤系統,而這個大鴛鴦汴將上埤系統的水分為「東汴幹線」與「西汴幹線」,東汴幹線主要流經豐原市區,最遠通到台中市的「柳川」,西汴幹線則會流至岸裡國小再到大雅。

訂閱
通知關於
guest

0 留言
回饋意見
查看所有留言